2023年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市场分析

首页    行业新闻    2023年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市场分析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主要包括钻井及完井设备、采油设备、井下钻采工具和集输设备,属于石油行业产业链中的上游环节。

1、政策分析

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提出,在未来几年要加大石油勘探开采力度,实现国内石油产量基本稳定;随着201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国家能源局于2019年5月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召开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指示我国主要石油公司制定并开展七年计划,为我国石油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于2020年1月13日发布的

《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原油和石油对外依存度双双超过70%,国内能源安全问题仍然突出。2020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要做好能源发展改革工作,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2、市场分析

石油工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广泛应用于生产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重工燃油、飞机燃料,以及医药、塑料、聚氨酯、溶剂等石油化工产品。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发展、新能源市场化发展的瓶颈,石油仍是全球主要依赖的能源资源。对于石油的刚性需求带动了上游的石油钻采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于2020年3月9日发布《2020年原油报告》,从需求端来看,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全球石油需求相较2019年预计将减少约9万桶/天,同时由于疫情导致运输燃料消费增速放缓,2020年至2025年之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以年均95万桶/天左右的低增速增长,比过去10年年均150万桶/天的增速有所下降,到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总量将增加570万桶/天;从供给端来看,预计到2025年全球石油生产能力将提高590万桶/天,其中OPEC产油国供应能力将提高140万桶/天,非OEPC产油国生产能力将提高450万桶天。总体来看,IEA预计到2025年全球石油的供应能力将足以满足需求的增长。

图表 32:2011-2025全球石油需求量数据

数据来源:IEA《2020年原油报告》

全球石油钻采设备市场回暖助力石油设备制造商海外市场增长。受油气开发支出的提速和油田工程技术市场规模扩张的影响,石油钻采设备主要企业销售收入明显回暖。欧美是全球主要的石油钻采设备出口国,有多个超大型钻采设备制造公司,如国民油井华高等,产品涵盖石油钻采的各个环节,主要侧重于高端钻采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以国民油井华高和Technology FMC为代表的全球石油钻采设备公司在2016-2017年度销售收入增速下滑后,2018年增速呈现明显复苏趋势。全球石油钻采设备市场的回暖为石油设备制造商海外市场销售增长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全球四家主要油气设备及技术服务企业历年销售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

图表 41:2015-2029全球主要石油设备公司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Wind,公开资料整理

3、市场竞争分析

近年来,我国规模以上石油钻采专用设备生产厂家数量均维持在600家以上,高峰时甚至超过900家,数量众多成为该行业的重要特点。我国的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厂商按照企业性质主要可分为两类:

1)国内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仍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主要是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下属单位,如宝石机械、南阳二机厂、江汉四机厂等,有较为深厚的研发和技术积淀,占据着较大市场份额;

2)近些年国内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中涌现出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自身生产技术水平快速发展,如主导产品为采油设备中管类产品(油管、套管、管坏等)的山东墨龙(02490.SZ)主导产品为采油设备中抽油泵系列产品的威马股份(430732.0C)等。

4、风险分析

(1)与国外先进技术尚存在差距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石油钻采设备行业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石油装备产品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部分细分领域产品的技术水平仍与国际高端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如测井工具、井下工具、深水立管技术等。这种差距一方面难以满足国内石油行业的部分高端设备需求,使得该部分市场只能由国外具备相应水平的供应商占据;另一方面,不利于国内石油钻采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企业参与高端海外市场的竞争。

(2)低端市场无序竞争

近年来,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数量始终维持在高位,截至2020年7月末,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共有726家,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型民营企业。一方面,大部分市场份额被技术背景深厚的国有企业和发展迅速的大型民营企业占据;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有限,产品较为低端,且同质化较为严重。为了保证生存,部分中小型企业大幅压低竞标价格,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向市场输出质次价廉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2022年6月25日 15:06
浏览量:0
收藏